时间: 2025-04-30 20: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8:31
断壁残垣 的字面意思是指破败的墙壁和残存的墙垣,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或城市在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破坏性**后的废墟状态。这个词汇传达了一种凄凉、荒废和历史的沧桑感。
断壁残垣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断壁”指的是断裂的墙壁,“残垣”则是指残存的墙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破坏后的景象。
在**文化中,断壁残垣常常与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和人类的苦难。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破坏性。
在参观一些历史遗址时,我曾亲眼见到过断壁残垣,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让人深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断壁残垣下,岁月无声,历史的尘埃掩盖了往昔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破败的墙壁和残存的墙垣,给人一种荒凉和凄凉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ins”或“dilapidated wall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断壁残垣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更承载了历史的沉重和人类的反思。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面对这~,他感慨万分。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3.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4.
【垣】
(形声。从土,亘(xuān)声。本义:矮墙,也泛指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垣,墙也。 、 《书·梓材》。马注:“卑曰垣,高曰墉。”-既勤垣墉。 、 《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尽毁其馆之垣。 、 《汉书·萧何传》-为家不治垣产。
【组词】
垣衣、 垣堵、 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