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0:55
“不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立即”或“不马上”。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事不会在当前时刻或短时间内发生,而是会有一定的延迟。
在文学作品中,“不即”可以用来营造悬念或强调时间的延迟,例如:“他答应了,但不即行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因为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如“不马上”或“不会立刻”。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合同中,“不即”可能用于明确指出某些行动或决策不会立即执行。
“不即”由“不”和“即”两个字组成。“不”表示否定,“即”表示“立即”或“马上”。在古代汉语中,“即”有接近或立即的意思,而“不即”则自然表示不立即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不即”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示时间延迟的常用词汇。
在强调效率和即时性的现代社会中,“不即”可能被视为一种拖延或不积极的表达。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用来表示谨慎或深思熟虑的态度。
“不即”可能给人一种等待或不确定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耐心或等待的情况,有时也可能暗示一种犹豫或不决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使用“不即”来描述那些需要时间考虑或准备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接到一个任务,但需要时间来规划和准备,我可能会说:“我会处理,但不即开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即”来创造一种期待或悬念的氛围:
春风不即来,
花儿静待开。
视觉上,“不即”可能让人联想到时钟的指针慢慢移动,或者日历上的日期逐渐变化。听觉上,它可能与缓慢的节奏或延迟的回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不即”可以对应为“not immediately”或“not right away”。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不即”是一个简洁而有力的词汇,用于表示时间的延迟。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应用,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等待或延迟的意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不即”有助于提高沟通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即,就食也。 、 《仪礼·公食礼》-席末取粮即稻。 、 《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