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39
“斩荆披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砍断荆棘,披开刺丛。这个成语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斩荆披棘”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种种磨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科技,它可以用来描述企业在创新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强调点的不同。例如,“披荆斩棘”更侧重于具体的行动和过程,而“攻坚克难”则更强调解决难题的能力。
“斩荆披棘”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斩荆棘,以辟地”,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用以比喻克服困难。
在**文化中,“斩荆披棘”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和故事中都有所体现,如岳飞的抗金故事。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决心和勇气。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长途徒步旅行中体验到了“斩荆披棘”的感觉。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我们团队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旅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斩荆披棘,心向远方,不畏风雨,只为那一抹晨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手持利剑,在茂密的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道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进行曲,增强这种勇往直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through the thicket”或“hack one's way through”,虽然不如“斩荆披棘”那样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克服困难的意思。
“斩荆披棘”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坚韧和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荆】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灌木名。又名楚。
【引证】
《说文》-荆,楚木也。 、 《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以牡荆书幡。 、 《广州记》-白刑堪为履。
3.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4.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