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8:59
“斩衰”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丧葬礼仪。字面意思是指在丧礼中,孝子或孝女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剪去自己的头发或衣服的一角。这种行为象征着极度的悲伤和哀悼,是对亲人去世的一种极端表达。
在古代文学中,“斩衰”常被用来描述孝子或孝女对父母去世的深切哀悼。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文献、传统文化研究和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人类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哀悼”和“悲痛”都表达了悲伤的情感,但“斩衰”更具体地指代了通过剪发或剪衣来表达哀悼的行为。反义词则与悲伤和哀悼的情感完全相反。
“斩衰”一词源自古代**的丧葬礼仪,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周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礼仪逐渐简化,但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仍保留着这一传统。
在**传统文化中,“斩衰”是一种重要的丧葬礼仪,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道德修养的一种考验。
“斩衰”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深沉的悲伤和哀悼,它传达了一种极端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可能会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
在现代社会,虽然“斩衰”这种具体的丧葬礼仪已经不太常见,但人们仍然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和怀念。例如,参加葬礼、献花、写悼词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斩衰”来表达深切的哀伤:
斩衰之痛,心如刀割,
白发人送黑发人,泪洒衣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穿斩衰的人,面容憔悴,眼神哀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乐或哭泣声,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丧葬礼仪也有所体现,例如印度的“丧服”(白色服装)和西方的“黑色丧服”。这些礼仪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哀悼情感。
“斩衰”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斩衰”这个词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古代丧葬礼仪有了更深的认识。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衰】
(会意。从衣,从冄(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suǒ)本义:蓑衣。)。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引证】
《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衰则气复反入。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组词】
衰末、 衰旺、 衰季、 衰废、 衰宗、 衰门、 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