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2:28
“五侯七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五位侯爵和七位贵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权贵阶层,特别是指那些地位显赫、权力极大的贵族或高官。
在文学作品中,“五侯七贵”常用来描绘一个社会中的精英阶层,他们的生活奢华,影响力巨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自视甚高、实则腐败无能的权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同义词“权贵”强调的是权力和地位,而“五侯七贵”则更多强调的是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权贵相对的普通民众。
“五侯七贵”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启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社会阶层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权贵阶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视,以及对这些特权阶层的复杂情感。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奢华的生活、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的腐败。它可能引起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反思,以及对权贵阶层的批评。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力的人,或者用来批评那些滥用权力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五侯七贵宴华堂,金樽玉液夜未央。”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场景,或者是古典音乐中那种庄严而宏大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贵族阶层”或“权贵家族”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五侯七贵”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也揭示了人们对权力的复杂态度。在现代社会,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批评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阿英《灯市》:“天子以至于~,又为什么要提倡灯会呢?”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侯】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
3.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4.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