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5:19
“五体投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的五个身体部位(头、双手、双膝)都接触地面,形容非常尊敬或佩服到了极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敬佩或崇拜。
在文学作品中,“五体投地”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对某位英雄或智者的极度敬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张地表达对某人能力的赞叹或对某件事的极度认同。在专业领域,如体育、艺术等,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位大师级人物的敬佩。
“五体投地”最早见于《宋书·王僧辩传》:“僧辩五体投地,涕泣请命。”在古代,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对神佛的虔诚敬拜,后来逐渐扩展到对人的极度敬佩。
在**文化中,“五体投地”体现了对权威和尊敬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卓越成就和品德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庄重和敬仰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现代对卓越人物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五体投地”来形容我对某些杰出人物的敬佩,比如对某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某位艺术家的创作才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篇,如春风拂面,令我五体投地,心潮澎湃。”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跪拜的画面,双手和头都贴在地面上,表达出极度的敬意。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庄严的音乐,增强这种敬仰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w down in reverence”或“be in awe o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敬佩。
“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3.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