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2:19
“十二律”是一个音乐术语,指的是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十二个基本音律。这些音律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构成了古代音乐的调式系统。每个律名都有特定的音高和名称,如黄钟、大吕、太簇等。
在文学中,“十二律”可能被用来象征音乐的美妙或宇宙的和谐。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音乐领域,尤其是研究**古代音乐的学者中,是一个基础概念。
同义词:十二音律、十二调式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现代音乐的自由即兴风格相对比。
“十二律”源自**古代的音乐理论,最早见于《周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律名和音高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和概念一直保持至今。
在文化中,音乐被视为与宇宙和谐相联系的艺术形式。十二律不仅是一种音乐技术,也反映了古代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提到“十二律”,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宫廷的雅乐,那种庄严而和谐的音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在我的音乐学*中,了解十二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音乐的结构和美学。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黄钟大吕,奏响千年之歌, 十二律中,寻觅宇宙之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乐师在宫廷中演奏,背景是精美的屏风和华丽的服饰,音乐悠扬,仿佛能听到十二律的每一个音符。
在西方音乐理论中,类似的概念是“十二平均律”,但与**古代的十二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不同。
“十二律”不仅是音乐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古代文化和哲学的一个窗口。通过学它,我更加欣赏**古代音乐的深邃和复杂。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3.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