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0:29
七言律诗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每句由七个字组成,全诗共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遵循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规则。它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强调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在文学领域,七言律诗是诗人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抒发志向的重要工具。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多地提到“七言律诗”作为一种文学知识或文化传统。在专业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七言律诗是深入研究的对象。
同义词:七言诗、律诗 反义词: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起源于唐代,是五言律诗的延伸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七言律诗逐渐成为主流,特别是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它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
在**文化中,七言律诗被视为高雅文学的代表,体现了文人的修养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七言律诗,我联想到的是古典文学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它让我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美,激发我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探索欲望。
在我的学生涯中,七言律诗是古典文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和创作七言律诗,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的精髓。
在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时,我尝试融入七言律诗的形式,以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墨客在秋日的庭院中,手持笔墨,沉思着创作七言律诗。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诗歌形式可能是十四行诗(Sonnet),虽然结构和韵律不同,但同样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七言律诗不仅是一种诗歌形式,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教会我欣赏和理解古典文学的美,也启发我在现代创作中寻找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点。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
4.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引证】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说文》-诗,志也。 、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组词】
诗筒、 诗瓢、 诗友、 诗虎、 诗流、 诗案、 诗眼、 诗债、 诗传、 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