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46
哲理:这个词源自希腊语的“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在中文中,哲理通常指的是深奥的、关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根本原理和原则。它涉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思想或观念。
哲理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概念源自古代哲学家的思考和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哲理的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思想和观念。
在**文化中,哲理常常与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相联系,这些思想体系对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和宇宙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哲理往往给人以深沉、启迪和宁静的情感体验。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通过阅读哲学书籍和参与讨论来探索哲理,这些经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哲理:
在时间的河流中,
哲理如星辰闪烁,
指引迷途的灵魂,
穿越黑暗,寻找光明。
哲理可以联想到宁静的图书馆、深邃的星空或悠扬的古典音乐,这些图像和声音都能够唤起人们对深奥思想的向往和探索。
在西方文化中,哲理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紧密相关,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东方文化中,哲理则与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相联系。
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想世界,也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哲理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的内涵。
1.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