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8:13
词汇“哲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或语言资料中找到其确切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和分析这个词汇。
“哲母”由两个汉字组成:“哲”通常指哲学、智慧或深奥的道理,“母”则通常指母亲或起源。结合起来,“哲母”可能指的是智慧的源泉或具有深刻智慧的母亲形象。
由于“哲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具有深刻智慧和指导力量的女性角色。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圈子中。
由于“哲母”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哲”和“母”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
在某些文化或**传统中,可能存在类似“哲母”这样的概念,用来形容具有智慧和指导力量的女性形象。例如,在某些神话故事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角色。
“哲母”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严、智慧和温暖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慈祥而又充满智慧的母亲形象,给人以安慰和指导。
由于“哲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它更多可能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讨论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哲母之光,照亮心房,
智慧之泉,涌流不息。
“哲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女性,手持智慧之书,周围环绕着光芒。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而深沉的声音,传递着智慧和安慰。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古希腊的“缪斯”(Muses),她们是艺术和科学的灵感之源。然而,“哲母”这个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哲母”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探讨智慧和母性的结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探索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