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5:42
词汇“三哲”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使用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分析将基于假设和推测。
“三哲”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三位哲学家,或者是指在某个领域或历史时期中被认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位思想家。
由于“三哲”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学术讨论、历史研究或文化交流中。例如,在讨论古希腊哲学时,可能会提到“三哲”指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由于“三哲”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特定社群或学术领域创造的术语。
在某些文化或学术背景下,“三哲”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三位思想家,这些思想家在该文化或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不熟悉“三哲”这一词汇的人来说,它可能引发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想要了解具体指的是哪三位哲学家。
由于“三哲”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三哲”作为一个神秘的元素,引导读者探索其背后的含义,例如在一篇小说中,主角需要解开“三哲”的谜题以获得智慧的钥匙。
由于“三哲”可能与哲学和智慧相关,可以联想到图书馆、古老的书籍、哲学家雕像等视觉元素,以及深沉的讨论声、古典音乐等听觉元素。
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术语来指代重要的思想家,例如“三位智者”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指代对象。
“三哲”作为一个特定或不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使用范围可能非常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特定领域或文化背景下的术语是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对于“三哲”这一词汇,重要的是认识到它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并在遇到时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或学术含义。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