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2:41
“将机就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利用机会或形势,顺势而为,采取相应的策略或行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将机就计”常用于描述角色在复杂情境下巧妙应对的策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赞扬某人在关键时刻的机智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军事策略中,这个词汇强调的是灵活性和适应性。
“将机就计”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兵法和策略书籍,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利用时机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策略和智慧的场合。
在文化中,“将机就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时中”概念,即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行动。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重视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传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积极和机智的联想,它让我想到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并找到解决方案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迅速调整策略的情况。那时,我采用了“将机就计”的方法,成功地应对了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云变幻的战场,将机就计,智者如风,轻盈而坚定。”
想象一个战场上的将军,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他冷静地观察形势,然后迅速做出决策。这个场景可以通过紧张的音乐和动态的视觉画面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ize the opportunity”或“make the most of the situation”,虽然这些表达没有“将机就计”那么强调策略和时机的重要性,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顺势而为的概念。
“将机就计”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灵活和机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情况,并提高我的策略思维能力。
我如今将机就计,着着渔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剑刺了刘备,着后人便道刘备着个渔翁杀了,可也不干我事。
晓得荒年没有收成,这个缺万无生发,只得~,做个清官,还好蒙骗上司的耳目。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
3.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4.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