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3:58
词汇“哲王”是一个较为古典和文学化的词汇,通常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哲王”进行深入分析:
“哲王”字面意思是指智慧卓越的君王。其中,“哲”指的是智慧、哲学,而“王”则是指君主或统治者。因此,“哲王”可以理解为具有高度智慧和哲学思想的君主。
“哲王”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哲”字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意为智慧、明智。随着时间的推移,“哲王”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度智慧的君主。
在**传统文化中,“哲王”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以德治国、以智慧引导国家的君主。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君主应具备的德行和智慧的期待。
提到“哲王”,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智慧、公正和仁慈的君主形象,这种形象通常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
在现实生活中,“哲王”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如果我们在讨论历史人物或领导力时,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智慧和领导才能的人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哲王之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民心所向,国泰民安。”
提到“哲王”,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殿、王座、以及君主的庄严形象。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绘画或雕塑中描绘的君主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或赞颂君主的诗歌朗诵。
在西方文化中,“哲学家王”(Philosopher-King)是一个类似的概念,源自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强调君主应具备哲学智慧。
“哲王”一词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们对于领导者的理想化期待,即智慧与权力的结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1.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