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7:14
奉迓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奉”和“迓”。其中,“奉”通常表示恭敬地接受或给予,而“迓”则有迎接的意思。结合起来,“奉迓”字面意思是指恭敬地迎接或接待。
在文学作品中,“奉迓”常用于描述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迎接贵宾或重要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的演讲中。在专业领域,如外交、礼仪等,也可能使用“奉迓”来强调接待的正式性和尊重。
同义词:迎接、接待、款待
反义词:送别、辞行
“奉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双手捧物,表示恭敬;“迓”字则较晚出现,源自“御”,意为驾驭或迎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奉迓”逐渐固定为一个表示恭敬迎接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奉迓”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礼仪的重要性。在古代,或贵族出行时,官员和百姓都会奉迓,以示尊敬和欢迎。这种文化传统至今仍影响着**的礼仪和接待方式。
“奉迓”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礼仪和现代的正式接待场合。它传达了一种尊重和欢迎的情感,让人感到被重视和珍视。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正式的商务会议中听到主办方使用“奉迓”这个词来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这种用法让我感受到了会议的正式性和主办方对嘉宾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奉迓”:
春风拂面,花瓣轻舞,
我们奉迓着春天的到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整齐地排列,面带微笑,准备迎接贵宾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庄重而优雅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来增强“奉迓”带来的正式和庄重感。
在英语中,“奉迓”可以对应为“welcome with respect”或“cordial reception”。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奉迓”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正式场合中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这个词不仅传达了尊重和欢迎的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礼仪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在适当场合使用“奉迓”,以传达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迓】
(形声。从言(chuò),牙声。本义:迎接)。
同本义。 同: 讶
【引证】
《尔雅》-迓,迎也。古本皆作讶。 、 《书·盘庚》-子迓续乃命于天。 、 《书·牧誓》-弗迓克奔。 、 《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宫。
【组词】
有失迎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