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58
“寝皮食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睡觉时用皮毛做被褥,吃肉”,形容生活奢侈或享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生活极度奢华、不节俭的人。
“寝皮食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奢侈生活的批判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是一种美德。因此,“寝皮食肉”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在现代社会,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这个成语的使用可能更多地用来描述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让我联想到浪费和不节俭的行为。在思考这个成语时,我会想到那些不顾他人感受,只追求个人享受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寝皮食肉”这样的词汇,因为我更倾向于提倡节俭和环保的生活方式。我更愿意用正面的词汇来描述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繁华的都市里,有人寝皮食肉,
在寂静的乡村中,有人勤俭持家。
两种生活,两种态度,
映照出人性的多面。
在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豪华的卧室和丰盛的餐桌。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奢华的宴会上的音乐和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in luxury”或“indulging in extravagance”,但这些表达没有“寝皮食肉”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社会批判意味。
“寝皮食肉”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还反映了社会对节俭和奢侈的不同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它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观点。
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间。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4.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