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6:04
词汇“寝燕”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寝燕”字面意思是指燕子在夜间休息或筑巢。其中,“寝”意为休息或睡觉,“燕”指燕子,一种常见的鸟类。
由于“寝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描述燕子夜间休息的场景,但现代语境中很少见到这个词汇的使用。
“寝燕”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寝”和“燕”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可能用于描述燕子的夜间行为,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淡出常用语汇。
在**传统文化中,燕子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它们在屋檐下筑巢,被认为是家庭和睦、幸福的象征。然而,“寝燕”这个词汇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并不突出。
“寝燕”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燕子在夜间休息的场景,这种场景往往与平静、安宁的氛围相关联。
由于“寝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这个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寝燕归巢,星光点点,静谧如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燕子在夜间树梢上休息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旋律,营造出夜晚的宁静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寝燕”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表达。在英语中,可能会用“night-resting swallow”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寝燕”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尽管它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