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22
匹马单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匹马,一杆枪”,用来形容一个人独自行动,无所依靠,通常带有孤胆英雄或独行侠的意味。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个人的勇敢和独立,不依赖他人。
在文学作品中,匹马单枪 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的孤独和勇敢,如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独自承担重任或面对困难。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它可能指代单兵作战或个人竞技。
同义词: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独当一面 反义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群策群力
匹马单枪 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古代战争中士兵的基本装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形容个人勇敢和独立的成语。
在文化中,匹马单枪** 常与武侠文化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个人的英雄主义和独立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
这个成语给人以勇敢、孤独和坚定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畏艰难的人物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项目中匹马单枪,独自完成了所有任务,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独立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匹马单枪闯天涯,风霜雨雪皆不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骑士在荒野中骑马前行;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背景音乐,如电影中的英雄主题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 it alone”或“lone wolf”,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独立和独自行动的意思。
匹马单枪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描述个人勇敢和独立时有了更精确的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文化内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汝州南院和尚问:“~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斫棒。”
1.
【匹】
(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
【引证】
《说文》-匹,四丈也。 、 《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组词】
匹练、 匹帛、 匹段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单】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姓(春秋有单豹)。
4.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