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3:21
词汇“掠剩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掠剩使”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掠夺剩余”或“利用剩余”的行为或角色。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负责收集或利用剩余物资、资源的人或职位。
由于“掠剩使”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社会角色或行为。
“掠剩使”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社会的资源管理和分配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现代的词汇所取代。
在古代社会,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掠剩使”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实用主义和效率的联想,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严格等级和职责划分。
由于“掠剩使”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直接遇到与这个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掠剩使”作为一个古老职业的象征,出现在一个历史小说或幻想故事中,描述一个角色如何在这个职位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能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古代服饰的人在收集和整理物资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来营造古代社会的氛围。
由于“掠剩使”是一个特定且不常见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通过对“掠剩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其含义和用法的重要性。虽然这个词汇在现代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关注,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掠】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掠,夺取也。
2.
【剩】
(形声。从刀,乘声。本义:剩余;余下)。
同本义。
【引证】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清·洪亮吉《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
【组词】
剩员、 剩语、 剩货
3.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