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4:22
掠卖华工:这个词汇指的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在沿海地区非法绑架或诱骗劳工,将他们贩卖到海外,尤其是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从事极其艰苦的劳动。这些劳工往往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契约,遭受非人的待遇,这种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苦力贸易”或“华工贸易”。
在文学作品中,“掠卖华工”常常被用来揭露和批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和教育中,用以描述和分析这一历史现象。
同义词:苦力贸易、华工贸易、贩卖劳工 反义词:自由移民、自愿移居
“掠卖华工”这个词汇源于对19世纪至20世纪初劳工被非法贩卖的历史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这一特定的历史,并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内忧外患,许多贫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被迫成为华工。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揭示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性和剥削性。
提到“掠卖华工”,往往会引起人们对历史不公和人权侵犯的愤怒和悲哀。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那些被迫离乡背井、遭受苦难的华人劳工,以及他们为生存和尊严所做的斗争。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掠卖华工”相关的*,但通过学和了解这段历史,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自由,也对历史上的不公和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遥远的年代,掠卖华工的阴影下, 无数灵魂在异乡的土地上挣扎, 他们的泪水,汇成了历史的河流, 流淌在每一个反思的心田。”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衣衫褴褛的华人劳工,在炎热的太阳下挥汗如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背景音乐可能是沉重的大提琴声,传达出历史的沉重和哀伤。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slave trade”(奴隶贸易)或“indentured labor”(契约劳工),但“掠卖华工”特指**劳工被非法贩卖的历史现象。
通过对“掠卖华工”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不公和人权的价值。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的一个标记,也是对当代社会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剥削和压迫。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掠】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掠,夺取也。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3. 【华】
4.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