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29
听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听的方式来“阅读”书籍。它通常指的是通过音频形式,如有声书、播客或电台节目,来听取书籍内容,而不是通过传统的阅读纸质书或电子书的方式。
听书这个词汇相对较新,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有声书市场的兴起,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使用。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多感官学习方式的需求和适应。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听书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尤其是在通勤、锻炼或做家务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便利性的追求。
听书给人带来一种轻松和便捷的感觉,它允许人们在无法视觉阅读的情况下也能享受书籍内容。这种形式也常常与放松和休闲联系在一起。
我个人在长途旅行时喜欢听书,它不仅帮助我打发时间,还能让我在旅途中学习新知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寂静的夜晚,星光下,我听书,文字在耳边轻轻起舞。”
听书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戴着耳机,闭着眼睛,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播放有声书的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不同语言中,听书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理念是相似的,即通过听觉来“阅读”书籍。例如,在英语中,这个概念通常被称为“audiobook”。
听书是一个现代词汇,它代表了技术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它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还为那些视觉阅读有困难的人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在我个人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听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阅读的习惯。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