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7:3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7:32:22
“损上益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减少上层的利益以增加下层的利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减少富者或权贵的利益来增加贫者或普通民众的利益,体现了一种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
在文学作品中,“损上益下”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改革或政策调整,旨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人或政策。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财富再分配或税收政策。
同义词“劫富济贫”强调的是直接从富人那里取财以帮助穷人,而“损上益下”则更侧重于通过政策或制度调整来实现利益再分配。反义词“损下益上”则是指减少下层民众的利益以增加上层的利益,与“损上益下”形成鲜明对比。
“损上益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社会思想和政治理念,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社会和谐与公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讨论社会正义和财富分配的场合。
在**文化中,“损上益下”与儒家倡导的“仁政”和“民本”思想紧密相关。在历史上,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评价君主或政府的政策是否公正,是否能够真正惠及百姓。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义和公平的联想,让人想到一个更加和谐和公正的社会。它激发了对不平等现象的反思和对更好社会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或企业利润分配时使用这个词汇,以表达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损上益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社会和谐,人心所向。”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调整天秤,减少一端的重量,增加另一端的重量,象征着“损上益下”的理念。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平稳、旋律和谐的乐曲,来表达这种平衡和公正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来表达,这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原则,与“损上益下”有相似的社会公平理念。
“损上益下”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衡量社会政策和行为是否公正的重要标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公平正义的理念。
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顺兆庶之悦;享以二簋,用至约之义。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益】
(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从皿,从水。“水”已隶变。本义:“溢”的本字。水漫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水,浮于四,会意。字亦作溢。-益,饶也。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