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6:01
圭角不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玉器的棱角不显露出来。基本含义是指人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轻易显露才华或个性,形容人谦虚谨慎,不张扬。
在文学作品中,圭角不露 常用来形容那些深藏不露、内敛含蓄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那些善于隐藏自己真实意图或能力的人。
圭角不露 源自古代对玉器的描述,玉器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贵和纯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被视为美德。圭角不露** 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社会交往中保持低调和内敛。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稳重、深沉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但实力强大的人,他们的低调和内敛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几位圭角不露的同事,他们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提供关键性的帮助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不张扬,
圭角不露自芬芳。
深藏功名心自远,
岁月静好话沧桑。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山林间静静地坐着,周围是宁静的自然景色。这种场景与圭角不露 的意境相契合,给人一种平和、深邃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低调行事”(low-key)或“隐藏自己的光芒”(hide one's light under a bushe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圭角不露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文化中谦虚谨慎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种品质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逊和内敛,不轻易显露自己的锋芒。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实践这些文化价值观。
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只是元气浑然,~,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
1.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
2.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