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7:14
托足无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处落脚”或“无处安身”。它形容处境非常困难,找不到可以依靠或安身的地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困境中,感到无助和绝望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托足无门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逆境中的无奈和挣扎。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难时刻,感到无处求助。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边缘化状态。
同义词:无依无靠、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反义词: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如鱼得水
托足无门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助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含义也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托足无门 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安全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经济困难或社会不公时。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绝望感,让人联想到孤独和被遗弃的情景。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互助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感到托足无门,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茫茫人海中,我托足无门,
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繁忙的街道上,四周是高耸的建筑物,而他却感到无处可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寂静的夜晚,只有风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 或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困境和无助感。
托足无门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助感,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困难时刻的情感和需求。
1.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