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5:41
“动静有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基本含义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不可随意而行。
“动静有法”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凡事都有其规律和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如《礼记》等经典中,已有类似的思想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规则和方法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礼”和“法”的重要性,因此“动静有法”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强调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有序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一个有条理、有计划的世界。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不可随意而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动静有法”来提醒自己做事要有计划,不可盲目行动。例如,在准备一个项目时,我会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确保每一步都动静有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动静有法”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
山静水动皆有法,
云卷云舒自成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书房中静静地读书,窗外是流动的河水,整个场景和谐有序。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平稳、旋律有序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re is a method to the madness”,意思是即使在混乱中也有一定的方法和秩序。这个表达强调即使在看似无序的情况下,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动静有法”这个成语强调了规则和方法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管理中,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计划、有条理,不可随意而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有序和规则的概念。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是谓妇德。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
3. 【有】
4.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