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2:43
助养: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通过经济或其他方式支持某个个体或项目,尤其是指对孤儿、贫困儿童或动物的长期支持。助养者通常会定期提供资金或物资,以帮助被助养者改善生活条件或获得教育等。
助养一词由“助”和“养”两个字组成,“助”意味着帮助,“养”意味着供养或抚养。这个词在中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在**文化中,助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互助”精神。在现代社会,助养也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特别是在关爱弱势群体和环境保护方面。
助养这个词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爱和对他人的关怀。这种情感反应鼓励人们参与到助养活动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助养的情况,比如参与慈善组织的活动,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个体或动物,从而决定提供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助养比喻为“生命的甘露”,在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角色通过助养改变了另一个角色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助养可以联想到温馨的家庭照片,或者是孩子们收到礼物时的笑脸。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慈善活动的宣传视频中的感人音乐和旁白。
在不同文化中,助养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助养儿童的项目非常普遍,而在一些发展**家,助养可能更多地与教育和医疗支持相关。
助养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传递爱与希望。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