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0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08:01
“五斗粟”字面意思指的是五斗(一种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约75升)的谷物,特别是指小米。在古代**,五斗粟常被用作计量单位,表示一定数量的粮食。
在文学中,“五斗粟”可能被用来象征贫困或简朴的生活,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生活或历史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具体讨论古代的粮食生产和分配。
“五斗粟”源自古代**的度量衡系统,其中“斗”是一种容量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然保留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在**文化中,“五斗粟”常常与简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古代田园生活的怀旧情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农业话题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五斗粟,一亩田,岁月静好,心自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笛子演奏的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几袋谷物”可能在其他农业社会中存在。
“五斗粟”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3.
【粟】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同本义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 italica),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引证】
《说文》-粟,嘉谷实也。 、 《旧唐书·食货志下》-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组词】
粟入、 粟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