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1:44
词汇“刻损”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刻”通常指雕刻或刻画,而“损”则指损害或减少。结合起来,“刻损”可能指的是通过雕刻或其他方式造成损害或减少。
由于“刻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刻”和“损”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其组合可能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刻损”可能与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例如,在文物修复领域,避免刻损是重要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艺术或工艺领域。例如,在雕刻或修复古董时,可能会提到避免刻损。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刻损”用于比喻,描述对人物形象或情感的损害。
由于“刻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damage during carving”或“harm through depiction”。
“刻损”是一个较为专业化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雕刻或其他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艺术或工艺领域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应用。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