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4:54
刻文: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硬质材料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行为或结果。它可以是指在石头、木头、金属或其他材料上刻写的文字或符号。
刻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刻”指的是雕刻的动作,“文”指的是文字或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下,其应用和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在许多文化中,刻文被视为一种永久记录信息的方式,常用于纪念碑、墓碑和历史遗迹中。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
刻文往往给人以庄重、永恒和历史的联想。它可能唤起对过去的回忆,或是对那些通过刻文留下痕迹的人的敬意。
在个人生活中,刻文可能与特殊纪念品或个人创作相关,如定制的木制书签或家庭纪念品。
在诗歌中,刻文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持久:
岁月如刀,刻文于心, 每一划痕,皆是往昔。
刻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碑、沉重的敲击声和精细的雕刻工艺。
在不同文化中,刻文的形式和用途各异。例如,**的碑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都是通过刻文来记录和传达信息。
刻文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不仅涉及技术和艺术,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重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刻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