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9:00
损毁 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受到破坏,导致其完整性、功能或价值受损。基本含义是指因外力、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导致物品损坏或破坏。
损毁 由“损”和“毁”两个字组成。“损”字古已有之,意为减少、损害;“毁”字则指破坏、毁灭。两者结合,强调了物品受到的损害程度。
在社会文化中,损毁常与负面**相关,如战争、灾难等,反映了人类对物质和精神损失的关注。
损毁 一词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悲伤、遗憾。联想可能包括废墟、破坏的场景,以及对失去物品的惋惜。
个人经历中,损毁可能涉及不小心损坏了贵重物品,或目睹自然灾害对家园的破坏,这些经历加深了对该词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损毁可以用来比喻心灵的创伤,如“心灵的花园在风雨中损毁,却也在废墟中重生”。
结合图片,损毁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倒塌的建筑物;听觉上,可能是断裂的声音、警报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damage”、“destroy”,德语的“zerstören”,都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损毁 是一个描述物品受到破坏的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了解其词源、同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该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损毁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损失和破坏的概念。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