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3:20
“损益”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损”和“益”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损失和收益,通常用来描述在某个过程中或某个时间段内,所遭受的损失和获得的收益。在财务和经济学中,“损益”通常指的是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即利润或亏损。
在不同的语境下,“损益”的使用有所不同:
“损益”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周易》中就有“损益”的概念,用来描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应用于财务和经济领域。
在**文化中,“损益”常常与“阴阳”、“平衡”等哲学概念相联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追求的是损益的平衡,即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最佳点。
“损益”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风险和回报的思考,以及对决策后果的担忧。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权衡利弊,谨慎行事。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损益的抉择,比如在职业选择、投资决策等方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损益”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损益交织,人生旅途,得失自知。”
想象一幅图表,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损益,曲线波动不定,反映了人生的起伏。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变化丰富的曲子,象征生活中的损益变化。
在英语中,“损益”可以对应为“profit and loss”,在财务报表中称为“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不同文化中对损益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损益”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在财务和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估各种决策的后果。通过对“损益”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得失,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益】
(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从皿,从水。“水”已隶变。本义:“溢”的本字。水漫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水,浮于四,会意。字亦作溢。-益,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