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8:55
泞滞(nìng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泥泞而停滞不前。基本含义是指因泥泞而难以行走,引申为事物发展受阻,进展缓慢。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泞滞常用来形容环境或情境,如“道路泞滞,行人稀少”,表达一种孤寂或困境的氛围。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泞滞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动或思维迟缓,如“他的思路泞滞,总是跟不上节奏”。 专业领域:在交通或工程领域,泞滞可能特指道路因泥泞而导致的交通堵塞。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泞滞一词由“泞”和“滞”两个字组成。泞指泥泞,滞指停滞。 演变:在古代汉语中,泞滞主要用于描述物理环境,如道路或河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抽象领域,如形容思维或事业的停滞。
在传统文化中,泞滞可能与困境、不顺利等负面情境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泞滞可能被用来形容经济或政治领域的停滞不前。
泞滞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人在面对问题时感到无力和沮丧。
在个人经历中,泞滞可能出现在面对复杂问题或困境时,感觉进展缓慢,难以突破。例如,在解决一个棘手的项目时,可能会感到泞滞不前。
在诗歌中,泞滞可以用来形容情感的沉重:
心中的泞滞,如泥泞的小径, 每一步都沉重,难以前行。
视觉联想:泞滞可能让人联想到泥泞的道路,湿滑的地面,以及被困在泥潭中的景象。 听觉联想:泞滞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闷的声音,如泥浆中行走时的咕噜声。
在英语中,泞滞可能对应词汇如“sluggish”或“stuck”,用来形容进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泞滞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从字面上的泥泞到抽象的停滞,都体现了其多维度的表达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泞滞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各种停滞不前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