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7:17
挂怀: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挂在心上”,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人或某事非常关心,时常记挂在心,不能忘怀。它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关怀和持续的注意力。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挂怀”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对亲人、朋友或爱人的深情牵挂,如“他对远方的母亲始终挂怀”。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挂怀”可以用来说明对某件事情的持续关注,如“他对公司的业绩一直挂怀”。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挂怀”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体对社会**或人际关系的持续心理影响。
同义词:关心、牵挂、惦记、在意
反义词:漠视、忽略、不关心、不介意
“挂怀”一词源于汉语,由“挂”和“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挂”有悬挂、放置的意思,“怀”则指心中。两者结合,形成了“挂怀”这一表达深切关心的词汇。
在**文化中,“挂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责任感。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关心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内心,持续存在。
“挂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安慰,因为它代表了被重视和被爱的感觉。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对一位远在他乡的朋友挂怀,通过定期通话和信息交流,维持了我们的友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挂怀”:
春风拂过柳枝头,
挂怀之人梦中游。
千里之外心相连,
情深似海不曾休。
视觉上,“挂怀”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某人的思念。听觉上,可能是一首温柔的旋律,伴随着轻柔的歌声,表达着深深的牵挂。
在英语中,“挂怀”可以对应为“miss”或“worry about”,但这些词汇在情感深度和持续性上可能不如“挂怀”表达得那么强烈。
“挂怀”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还体现了这种关心的深度和持久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挂怀”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真实性。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