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5:49
词汇“挂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挂”通常指悬挂或附着,“漏”则指遗漏或泄漏。结合起来,“挂漏”可能指的是悬挂或附着时出现的遗漏或泄漏现象。
“挂漏”的基本含义可能是在悬挂或附着某物时,由于操作不当或物品本身的问题,导致某些部分未被正确固定或覆盖,从而出现遗漏或泄漏的情况。
由于“挂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建筑、机械维修等)中,可能会找到相关的使用例证。
由于“挂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语境和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挂漏”可能与精细工艺、严谨态度等相关联。例如,在传统手工艺领域,避免挂漏是工匠技艺高超的体现。
“挂漏”可能给人带来一种不完美、疏忽的负面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它可能与粗心大意、不细致等负面形象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装修房屋、制作手工艺品或撰写文档时遇到需要避免挂漏的情况。例如,在装修时,确保每一块瓷砖都牢固地贴合,避免出现挂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悬挂的画卷,
细腻的笔触,
一丝挂漏,
便是岁月的痕迹。
在视觉上,“挂漏”可能让人联想到未完全覆盖的墙面、不整齐的悬挂物品等。在听觉上,可能与漏水的声音、物品掉落的声音等相关联。
由于“挂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用“omission”或“leakage”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挂漏”作为一个生僻词汇,其使用场景较为有限,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某些不完美或疏忽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