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5:37
“中共一大”是指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大”。这次会议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标志着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在文学和口语中,“中共一大”通常用于历史叙述和政治讨论中,用以指代共产党的成立。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这个词汇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
同义词:“一大”、“党的一大” 反义词:由于这是一个特定历史**的名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中共一大”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随着共产党的发展和历史地位的确立,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成为了一个固定术语。
在,“中共一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也是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人来说,“中共一大”通常会引发一种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它象征着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开始,也是**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象征。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关于“中共一大”的研究项目,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一对历史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个炎热的七月,中共一大的火种,点燃了希望的田野。”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上海的一个小房间里秘密**,他们的讨论和决策将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中共一大”这个词汇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历史的名称,更是一个深刻理解近代史和政治发展的窗口。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的过去和现在。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3.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4.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1. 【中共】 一息恹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