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55:22
词汇“[束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经过查询,发现“束厄”可能是一个误写或打字错误,正确的词汇可能是“束縛”(束缚)或“束厄”(束厄),但后者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使用。因此,我将基于“束缚”进行分析。
“束缚”的字面意思是捆绑、限制,基本含义是指受到某种限制或约束,不能自由行动或表达。
“束缚”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构成“束”表示捆绑,“缚”也表示捆绑,两者结合强调了强烈的限制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表示受到限制或约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常常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相联系,表示这些因素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过于严格的社会规范或法律。
“束缚”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压抑、不自由和受限。它可能引发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某种形式的“束缚”,比如工作压力、社会期望或个人责任,这些都可能限制我们的自由和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束缚的夜里,我寻找着自由的星光。”
视觉上,“束缚”可能让人联想到被捆绑的物体或人,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挣扎或呼救的声音。
在英语中,“束缚”可以对应为“restriction”或“constraint”,在不同文化中,对自由的追求和限制的感受是普遍存在的。
“束缚”是一个表达限制和约束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限制因素,并在表达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阨】
窄,小。
【引证】
《庄子·列御寇》-穷闾阨巷。 、 《左传·昭公元年》-彼徒我车,所遇又阨。 、 《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困厄;困窘。
【引证】
《列子·汤问》-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 、 《楚辞·屈原·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 《汉书·刑法志》-其生民也陋阨。 、 左思《吴都赋》-邦有湫阨而踡跼。 、 《贾子道术》。-优贤不逮谓之宽,反宽为阨。
【组词】
阨穷、 阨急、 阨窘、 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