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04
词汇“束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束载”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捆绑装载”。其中,“束”指的是捆绑或束缚,“载”则有装载或承载的含义。结合起来,这个词可能指的是将物品捆绑好后进行装载的动作或状态。
由于“束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物流、运输)中可能会有所提及,但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几乎不出现。
由于“束载”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束载”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具体的动作或过程。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和物流的不发达,“束载”这样的词汇可能更为常见,用于描述物资的准备和运输。在现代社会,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由于“束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与实际的物理动作和过程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束载”这个词。然而,在处理货物或行李时,我们可能会进行类似的行为,如捆绑和装载。
在创作中,可以将“束载”用于描述古代场景或特定的物流活动,以增加文本的历史感或专业性。
由于“束载”与实际的物理动作相关,可以联想到捆绑物品的声音和动作,以及装载货物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用于描述捆绑和装载的动作,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束载”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和频率都非常有限。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演变。然而,在日常表达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和通用的词汇。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载】
(形声。本义:乘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载,乘也。 、 《易·暌》-载鬼一车。 、 《诗·小雅·縣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史记》-陆行载车,水行载舟。 、 《乐府诗集·陌上桑》-宁可共载不。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上载公子上坐。 、 清·方苞《狱中杂记》-载以来。
【组词】
搭载;载舟、 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