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48
奏议(zòu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向君主或上级提出建议或意见的文书或行为。在古代,奏议通常是官员向提出的正式文件,用以陈述政见、报告事务或请求决策。
奏议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僚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固定为一种正式的政治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奏议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其概念仍然存在于相关的政治和法律语境中。
在古代社会,奏议是官员表达政治见解和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古代的官僚文化和君主制度的特点。
奏议一词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政治活动。它也可能引发对古代政治体制和官员职责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奏议的概念可以转化为向领导或组织提出正式建议的行为。例如,员工可以通过正式的书面报告向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
在诗歌中,可以将奏议比喻为心灵的呼唤,如:“我的心如奏议,向夜空诉说着无尽的渴望。”
想象一位古代官员手持奏议,步履匆匆地走向皇宫,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的悠扬旋律,画面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正式提议行为可能被称为“petition”或“memorandum”,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使用上与奏议有所不同。
奏议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直接使用减少,但其概念仍然存在于相关的政治和法律语境中。了解奏议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正式沟通方式。
1.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
2.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