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4:43
“束身自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品行。它强调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和自我修养,追求道德上的高尚和纯洁。
在文学作品中,“束身自好”常用来形容那些严于律己、品行端正的人物。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劝诫他人或自我勉励,表达要保持良好品行的意愿。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自我管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同义词:自律、自省、自洁、自重 反义词:放纵、放荡、无拘无束、肆无忌惮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自律”更侧重于行为的自我控制,“自省”则侧重于内心的反思。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不受约束和道德放纵。
“束身自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也包括职业和个人生活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文化中,“束身自好”与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相契合,强调个人修养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仍然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强调个人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领域。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品行端正、值得尊敬的人物。它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对个人行为负责。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束身自好”来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行为*惯,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社交场合,都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纷扰的世界中,我束身自好, 如同清泉在石间流淌, 不染尘埃,不随波逐流。”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身着整洁服装、举止优雅的人;听觉上,可能是清晨的鸟鸣或是悠扬的古典音乐,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f-discipline”或“self-contro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修养。
“束身自好”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追求更高的道德和职业标准。
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次即~,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