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55
熟诵:指熟练地背诵,通常指对诗歌、文章等文学作品的熟练记忆和背诵。
熟诵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熟”和“诵”两个字组成。“熟”表示熟练、熟悉,“诵”表示背诵、朗读。在古代,熟诵常用于形容学者对经典文献的掌握,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各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熟诵是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儒家教育中,学生需要熟诵《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献。这种学*方式强调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性,对后世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熟诵这个词给人一种沉稳、扎实的感觉,联想到勤奋学*和深厚文化底蕴。它让人想到那些在灯下苦读的学子,以及那些传承千年的经典诗文。
在我的学生时代,熟诵是学*语文的重要方法。我记得为了准备考试,我熟诵了许多古诗文,这些记忆至今仍然清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熟诵”:
月光下,我熟诵着古老的诗篇,
每一句都如同星辰,闪烁在心间。
熟诵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古籍,一个学者在默默地背诵着经典。听觉上,可能是朗朗的读书声,或是古琴的悠扬旋律。
在英语中,与“熟诵”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emorize”或“recite”。虽然这些词汇都能表达记忆和背诵的意思,但“熟诵”更强调熟练和深入的理解。
熟诵这个词不仅代表了记忆的过程,更代表了深入理解和内化的结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熟诵是基础,它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熟诵”,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学*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1.
【熟】
(形声。从火,孰(shú)声。本作“孰”。“熟”是后起字。本义:煮熟,食物烹煮到可吃的程度)。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疏:“谓烹煮。”-熟治万物。 、 《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
【组词】
熟末、 熟切店、 熟水、 熟献
2.
【诵】
(形声。从言,甬(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诵,讽也。 、 《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兴道讽诵言语。 、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 《国语·楚语》-宴居有师工之诵。 、 《论语·子罕》-子路终身诵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
【组词】
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 诵笃笃、 诵咏、 诵诗、 诵说、 诵数、 诵谏、 诵忆、 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