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5:48
刑赏: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刑”指的是惩罚、刑罚,而“赏”指的是奖励、赏赐。结合起来,“刑赏”通常指的是根据行为的好坏给予相应的惩罚或奖励的制度或行为。
在法律语境中,“刑赏”是司法制度的核心,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严格的统治者或社会体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刑赏”来比喻对个人行为的评价和反应。
“刑赏”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字面意义自古以来就存在。在**古代,刑赏制度是法律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刑赏制度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法治”紧密相关。它体现了社会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统治者的权威和智慧。
“刑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正义、公平和权威。它也可能引起对严格法律制度的敬畏或对不公正刑罚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公司政策或学校规则时使用“刑赏”这个词,来描述对行为的管理和评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法律的天平上,刑赏是那不变的砝码,衡量着每一个灵魂的重量。”
想象一个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和被告的表情,这些都是“刑赏”这个词可能引发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刑赏”这个概念都有体现,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权利和程序正义。
“刑赏”是一个深刻反映社会治理和法律原则的词汇。在学*法律或社会学时,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法律制度,也启发我们在个人行为和社会互动中追求公正和合理。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