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4:38
刑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刑罚和羞辱”,通常指通过法律或社会手段对个人施加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惩罚和侮辱。
刑辱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刑”指的是刑罚,“辱”指的是羞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法律或社会惩罚的常用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刑辱可能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刑辱侵犯了个人尊严,应当被废除。
刑辱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和痛苦。它可能引发对受害者同情和对施害者的愤怒。
在现实生活中,刑辱可能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描述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或者在个人经历中,描述某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在诗歌中,刑辱可以被用来象征社会的黑暗面:
在刑辱的阴影下, 灵魂颤抖,心灵破碎。 光明何在,正义何存?
刑辱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刑场的画面,或者是受刑者痛苦的呻吟声。
在不同文化中,刑辱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公开羞辱可能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惩罚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这种方式可能被视为侵犯人权。
刑辱这个词汇在描述法律或社会惩罚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的正义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尊严和权利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