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46
“下礼”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场合下给予的礼物或礼节,尤其是在社交、商务或官方活动中。它强调的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通常伴随着一定的仪式感。
“下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下”字在这里表示给予的动作,而“礼”则指礼仪或礼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其核心含义——给予礼物以示尊重——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下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场合中,“下礼”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则——礼尚往来——是普遍适用的。
“下礼”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传统、尊重和礼貌。在个人表达中,正确地“下礼”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忽视这一点可能会导致误解或不快。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时向长辈下礼,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俗的遵循,也是一种表达孝心和感激的方式。这种行为让我感到与家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礼”: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家家户户下礼忙。
红纸包金情意重,
笑语盈盈满堂香。
想象一下,春节时家家户户忙碌准备礼物的场景,红色的包装纸、金色的福字,以及欢声笑语,这些都是“下礼”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社交行为可能被称为“送礼”或“赠礼”,虽然在形式和*俗上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表达尊重和建立关系——是相似的。
“下礼”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社交互动的一部分,也是个人修养和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下礼”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