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2:22
歧异: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分歧、差异或不一致。它通常用来描述观点或意见的不同,或者在解释、理解上的差异。
在文学中,“歧异”可能用来描述不同角色之间的观点冲突,或者作品中隐含的多重解读。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个话题的不同看法。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社会学,“歧异”可能用来分析社会现象或理论观点的多样性。
同义词:分歧、差异、不一致、矛盾 反义词:一致、统一、共识、和谐
“歧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歧”意味着分叉或分歧,“异”意味着不同。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道路的分叉,后来引申为意见或观点的分歧。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歧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处理国际关系或跨文化交流时,理解和尊重歧异是至关重要的。
“歧异”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紧张或冲突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不和谐或争议。然而,它也可以激发思考和创新,因为不同的观点可以促进更深入的探讨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与“歧异”相关的情境,比如在家庭讨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些差异有时会导致争论,但也可能促进更深入的理解和沟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思想的花园里,歧异是那朵最艳丽的花,虽刺痛了手指,却也点亮了心灵。”
视觉上,“歧异”可能让人联想到分叉的道路或复杂的迷宫。听觉上,它可能与辩论或争论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歧异”可以对应为“divergence”或“discrepancy”,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歧异”是一个描述差异和分歧的重要词汇,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理解和尊重歧异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欣赏生活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歧】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 张衡《思玄赋》-歧趾而胪情。
2.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