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2:06
僧衲(sēng n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僧侣所穿的袈裟,即僧人的法衣。在**文化中,僧衲象征着出家人的身份和修行生活。
僧衲一词源自梵文“kasaya”,意为“破布”,因为早期的僧侣服装是由破布拼接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僧衲的制作材料和样式有所变化,但其象征意义始终如一。
在文化中,僧衲不仅是僧侣的日常服饰,也是其修行生活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僧侣的清净、简朴和对世俗的超越。在社会背景中,僧衲也常被视为文化的象征之一。
僧衲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虔诚的修行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在参观**寺庙时,我曾亲眼见到僧侣们身着僧衲,进行日常的修行和法事。这种经历让我对僧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僧衲:
晨曦中,僧衲轻拂过古刹的石阶,
一缕清风,携来远山的宁静。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僧侣身着僧衲,在晨光中缓缓行走于寺庙的回廊。背景音乐可以是悠扬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僧衲可以对应为“Buddhist monk's robe”或“kasaya”。不同文化中,僧衲的样式和颜色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象征意义大致相同。
通过对僧衲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作为僧侣的象征,僧衲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僧衲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文化的深厚内涵。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衲】
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引证】
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
【组词】
衲子、 衲衣、 衲袄、 衲裙、 衲帛
僧徒自称或代称。
【引证】
戴叔伦《题横山寺》-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组词】
老衲;衲子、 衲衣、 衲师、 衲徒、 衲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