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8:44
斥逐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斥”和“逐”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斥责或排斥的方式将某人或某物赶走或驱逐出去。基本含义是指强制性地将某人或某物从某个地方或群体中排除出去。
斥逐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强度:
斥逐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斥”(排斥、拒绝)和“逐”(赶走、驱逐)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常连用,表示强烈的排斥和驱逐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斥逐常常与道德审判和社会规范相关联。例如,古代的“逐出师门”是对学徒最严厉的惩罚之一,意味着被彻底排斥和否定。在现代社会,斥逐可能与法律、道德或社会规范的违反相关。
斥逐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失落、孤独和排斥。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被边缘化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因此在表达时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情感伤害。
在个人经历中,斥逐可能与被排斥或拒绝的经历相关。例如,在学校中因为某种原因被同学排斥,或者在工作中因为意见不合被团队排斥。
在诗歌中,斥逐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冲突:
他如孤舟被斥逐, 漂泊在无边的海上, 寻找着温暖的港湾。
斥逐 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背景下行走,或者听到被排斥者的哀叹声。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被遗弃的场景,如荒废的村庄或孤立的岛屿。
在英语中,斥逐 可以对应词汇如 "expel" 或 "reject"。不同文化中,斥逐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关于排斥和驱逐。
斥逐 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强烈的排斥和驱逐行为。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强度,但始终与排斥和拒绝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
2.
【逐】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追赶)。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引证】
《说文》-逐,追也。 、 《易·暌》-丧马勿逐。 、 《易·大畜》-良马逐。 、 《楚辞·河伯》-乘白龟兮逐文鱼。 、 《左传·左公十年》-遂逐齐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孺卿逐捕。 、 马中锡-简子怒,驱车逐之。 、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噪而相逐。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急逐弗失。
【组词】
逐逐、 逐驾、 逐胜、 逐射、 逐利、 逐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