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4:19
斥骂:指用严厉的言辞责骂或批评,通常带有愤怒或不满的情绪。
斥骂的词源较为直接,“斥”字有排斥、拒绝的意思,“骂”字则是责骂、辱骂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斥骂的用法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斥骂往往与权威和纪律相关,家长、教师或领导可能会使用斥骂来维护秩序或纠正错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沟通的文明和尊重,斥骂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
斥骂通常带来负面情感,如愤怒、羞愧或恐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谐和紧张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斥骂可能出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职场中。例如,小时候因为顽皮被父母斥骂,或者在工作中因为失误被上司斥骂。
在诗歌中,斥骂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愤怒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斥骂的声音划破寂静的夜空,
不公与不义,终将受到审判。
斥骂可能让人联想到愤怒的面孔、尖锐的声音和紧张的身体语言。视觉上,可能是紧皱的眉头和挥舞的手势;听觉上,可能是高亢的语调和激烈的言辞。
在不同文化中,斥骂的表达方式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直接的斥骂可能被视为不礼貌,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斥骂可能被视为必要的教育手段。
斥骂作为一种表达强烈不满和愤怒的方式,在语言中占有重要位置。了解其用法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在沟通中更加谨慎和尊重他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更多地寻求建设性的沟通方式,减少斥骂的使用,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1.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
2.
【骂】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方正》-对子骂父。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群怪聚骂。 、 《史记·魏公子列传》-窃骂侯生。
【组词】
斥骂、 咒骂、 笑骂、 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