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9:44
词汇“周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周”可以有环绕、周到、全面等含义,而“致”则有送达、达到、致力于等含义。将两者结合,“周致”可能被理解为全面而细致地达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进行。
“周致”可能指的是一种全面而细致的工作态度或方法,强调在执行任务时考虑周全并致力于达到最佳效果。
由于“周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工作态度或某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或正式场合。
由于“周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强调细节和质量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周致”这样的词汇可能被高度赞赏。它体现了对工作质量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
“周致”可能给人以正面、严谨、专业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精心策划和执行的计划或项目。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周致”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全面考虑和细致执行的任务,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我的工作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周致如春蚕,细细织梦网,每一丝线,皆是心血长。”
“周致”可能让人联想到精心布置的场景或细致入微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中的细腻演奏。
由于“周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meticulous”或“thorough”。
“周致”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工作态度和质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确和生动。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