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7:09
“周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周到、细致,表示做事考虑周全,细致入微,不留遗漏。
在文学中,“周至”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他的照顾周至,让人感到温暖”。在口语中,可以简单地说“他做事很周至”来表达对某人做事细致的赞赏。在专业领域,如服务行业,强调服务的周至性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关键。
同义词:细致、周到、周详、细心 反义词:粗心、疏忽、马虎
“周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周”意为周全,“至”意为到达极致。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周至之礼”的表述,意指礼仪的周全和细致。
在**文化中,“周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细节和全面性的思想。在社会交往中,周至的服务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周至”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细心、负责和可靠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周至”可以增强语句的正面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担任协调员,通过周至的计划和细致的执行,确保了项目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周至抚绿柳,细雨绵绵润心田。”
视觉上,“周至”可能让人联想到精心布置的花园,每一处都经过精心打理。听觉上,可能是细致的雨声,每一滴都落在恰到好处的地方。
在英语中,“meticulous”或“thorough”可以对应“周至”,但“meticulous”更强调对细节的极度关注,而“thorough”则侧重于全面性和彻底性。
“周至”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细致程度,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全面性和细致性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周至”能够提升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