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20
“入寂”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进入寂静的状态。在**语境中,它特指僧人或修行者进入涅槃的状态,即生命的终结,灵魂的解脱。
“入寂”一词源自用语,随着在**的传播而逐渐被广泛接受。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高僧的去世,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环境的宁静。
在传统文化中,“入寂”与的生死观紧密相关,强调生命的终极解脱和灵魂的安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反映了人们对死亡和宁静的敬畏。
“入寂”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敬畏。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和深邃的内心世界,有时也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禅修体验中深刻感受到“入寂”的意义。在那次体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入寂”:
月光洒落,世界入寂,
心随风起,梦随云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晚的森林画面,月光下的树木静静地站立,整个场景透露出一种“入寂”的美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虫鸣和远处的水流声,共同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入寂”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enter into silence”或“attain nirvana”,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意义上与“入寂”有所不同。
“入寂”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入寂”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