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5:59
入己赃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落入自己手中的赃物”。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法律和道德语境中,指的是个人非法获取的财物,即通过盗窃、贪污、受贿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财物。
入己赃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入己”(落入自己手中)和“赃”(非法财物)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赃”一词就已经存在,用于指代非法获取的财物。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这个词汇在法律文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入己赃** 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与腐败、贪婪等负面行为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这个词汇在新闻报道和法律文书中频繁出现,成为公众讨论腐败问题时的重要词汇。
入己赃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鄙视和警惕。它让人联想到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关注新闻报道或参与社会讨论时,会经常接触到与入己赃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讨论某官员被查处的案件时,这个词汇就会被用来描述其非法所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贪婪之手,伸向不义之财,
入己赃,终将自食其果。
入己赃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审判的场景,或者是警方追查赃物的紧张氛围。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手铐、法庭的庄严氛围;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警笛声、法官的宣判声。
在英语中,与入己赃 对应的词汇可能是 "ill-gotten gains" 或 "stolen property"。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带有负面色彩,用于描述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财物。
入己赃 这个词汇在法律和道德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非法获取的财物,还反映了社会对腐败和不道德行为的批判。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至关重要。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
【赃】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引证】
《列子·天瑞》-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组词】
赃仗、 赃派、 栽赃、 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 赃银
贪污;行贿。
【引证】
《广韵》-纳贿曰赃。 、 《后汉书·质帝纪》-南阳太守韩昭坐赃,下狱死。 、 《魏书·世祖纪》-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
【组词】
赃秽、 赃罪、 赃贿